2025年致学生及家长的寒假安全提示


学生及家长们,为确保度过一个安全愉快的寒假,请仔细阅读以下安全提示:
(一)家长要严格遵守烟花爆竹禁燃限放规定,不违规购买、存储、燃放烟花爆竹。
(二)家长要告知孩子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性,教育孩子勿在禁放区域(如学校周边)燃放烟花爆竹。
(三)如果所在区域允许燃放,14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应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由监护人或其他成年人陪同燃放。
(四)假期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看护和教育。要求孩子做到“六不准”: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同时,要求孩子不在河边、亲水平台、水塘等区域玩耍。不捡拾掉入河道等水域的物品。不在河道边洗东西、钓鱼虾等。
(五)家长教育孩子发现有人落水时,应立即大声呼救,寻求周围大人的帮助,并拨打急救电话,切勿盲目下水救人或手拉手组成“人链”救援。
(六)家长不要让年幼的孩子独自出门,孩子外出时要督促规范行为,提高安全意识,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时注意观察来往车辆,确认安全后快速通行。不要在马路上或停车场内嬉戏、追逐、打闹。步行或骑行时不看手机、不听音乐,注意大车司机视野盲区。
(七)家长教育孩子:严禁破坏、攀爬、钻越铁路防护栏,严禁在铁路边玩耍。严禁在铁路线上滞留、行走、玩耍。严禁击打列车,严禁在铁路钢轨上置放障碍物。严禁拆盗、毁坏铁路通讯、信号等设备、设施。严禁在铁路两侧各300米的区域放风筝和气球。严禁攀爬铁路桥梁,严禁在铁路隧道两端平台上玩耍。严禁翻越防护栏进入铁路保护区,不准扒车、钻车。自觉遵守通过铁路道口的有关规定,通过有人看守的道口时,要服从工作人员的管理,不强行过道口,不强行钻杆。通过无人看守道口时,要“一站、二看、三听,四通过”。
(八)家长不要让未满12周岁的孩子骑自行车,未满16周岁的孩子不能骑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家长骑电动车带孩子出行时,骑乘人员都要佩戴好头盔,不超载、不逆行、不闯红灯。
(九)乘坐私家车、大巴、游轮、飞机等交通工具,应自觉系好安全带,注意坐稳或扶好,有序上下车,不推搡拥挤。家长不要让孩子坐机动车副驾驶位,年幼的孩子要使用儿童安全座椅。
(十)家长应教育孩子不在飘窗或阳台上玩耍,不攀爬树木、高大建筑物等,避免发生高空坠落。不往窗外抛物。不用湿手或湿布触碰家用电器,以免触电。教育孩子不给陌生人开门,不跟陌生人走。提醒孩子不要躲到洗衣机、柜子等狭小空间里,以防被困。
(十一)家长要规范使用燃气设备并注意开窗通风。注意各类取暖设备的使用安全,不给孩子使用“三无”电器,以及易引发事故的各类大功率电器。不玩火,不在卧室抽烟,发现火情,及时撤离到安全地带拨打119。
(十二)家长应控制孩子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时间,避免沉迷网络游戏。
(十三)要注意信息安全,不将个人及家人的信息在网上发送。慎交网友,慎见网友。不参与现金充值、“礼物”购买、在线支付等各类打赏服务。
(十四)要防范诈骗分子通过短信等方式发送虚假消息,如信用卡还款、快递未领、网络欠费,甚至家人遭遇危险等,诱骗学生拨打咨询电话,诱导学生转账汇款到所谓的“安全账户”。特别要防范诈骗分子冒充教育部门、民政部门或者慈善机构人员,以“资助贫困学生”为名,电话或短信联系学生或者学生家长,以捐助无法到账,需要核实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为由套取关键信息,实行诈骗。
(十五)要教育孩子不去网吧、酒吧等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不玩暴力、色情等有害于身心健康网络游戏。远离传销、网络赌博等。不出借个人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卡给他人实施洗钱或诈骗违法活动,一旦丢失,立即挂失。
(十六)假期学生出行、购物、聚会活动相应增多,要注意防范非法借贷平台推出的各类消费贷款产品吸引学生超前消费。防范部分消费贷以“提供培训”、“网络刷单”等名义,诱骗学生办理违规贷款手续,在不知不觉中“被负债”。
(十七)家长应教育孩子在聚会或外出时,注意用火用电安全,不乱丢火源,避免发生森林草原火灾而承担法律责任和赔偿责任。
(十八)孩子外出玩耍时尽量结伴而行,避免到僻静或危险区域。不要去未开放未开发的景点,以免发生意外。关注天气预报,了解所在地区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遇有极端天气,不去山区、河谷等危险区域游玩,不贸然涉水出行,未成年人不宜参加“驴游”或探险游。家庭如有出境游,避免前往战争、安全事件高风险地区,出行前要确认服务提供方合法资质,同时牢记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电话:+86-10-12308。
(十九)孩子入住酒店应有父母陪同,入住时应及时了解消防逃生通道及安全出口。如遇突发事件,听从指挥,冷静应对。
(二十)勤洗手、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换衣、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安排科学合理的运动,提升免疫力。
(二十一)强化自我健康监测意识,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及时就医。
(二十二)避免暴饮暴食,不吃不洁或变质的食物,以防食物中毒。同时,不抽烟饮酒,以免发生酒精中毒或其他健康问题。遇到陌生人给食物和饮料时,不接受、不食用。
(二十三)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学会分析处理孩子的各种情绪,鼓励孩子主动表达情绪和感受,教育孩子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遇到挫折,可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激发自己的信心。以理性平和的心态,看待身边的人或事。认可自己的努力,接受考试结果。
(二十四)感到烦恼时,引导孩子可通过运动、沟通、倾诉等予以排解。情绪波动强烈时,主动寻求家长、老师、心理中心24小时热线等帮助。学会情绪管理,开心过好每一天。
(二十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孩子了解欺凌暴力行为的各种形式,包括言语侮辱、身体伤害、排斥孤立以及网络欺凌等。学会识别欺凌行为,并时刻保持警惕。
(二十六)学会拒绝和反抗:教育孩子如果遭到欺凌暴力行为,不要害怕或沉默。学会说不,用坚定但非攻击性的语言拒绝欺凌行为,受到人身攻击时,可远离攻击或正当防卫保护自己。在必要时,寻求周围人的帮助。
(二十七)保持与他人的良好沟通:教育孩子与正直的朋友、家人和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遭遇。记住家长、老师、学校辅导员或相关机构的联系方式。在遭遇欺凌暴力行为时,及时向他们求助。尽量不要单独行动,特别是在偏僻或人少的地方。与朋友结伴而行可以提供额外的安全保障。
(二十八)谨慎使用社交媒体:一些不良未成年人组建的网络群组存在辱骂、组织违法活动等现象,容易由线上对骂发展成线下欺凌或打架事件,教育孩子不要随意加入不熟悉的群组。如果遇到网络欺凌,不要回应,而是截图保存证据,并告知家长或老师。
(二十九)尊重他人:自己也要避免成为欺凌者。遵纪守法,尊重他人的差异,不传播谣言,不参与排挤或嘲笑他人。
(三十)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不打架斗殴,不搞恶作剧,不做有损自己和他人的事。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将受到校规校纪及法律惩戒。
最后,希望家长和孩子们都能牢记这些安全提示,度过一个愉快而安全的假期!
闽侯县第二中学
2025年1月

文字 | 保卫科
编辑 | 吴倩云
一审 | 陈 峰
二审 | 庄爱平